石化工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国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石化工业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11月29日,中国石化集团发布了我国首个石化企业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更高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企业责任和承诺,体现了我国石化工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担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环境保护是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

         化工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国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石化工业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2年11月29日,中国石化集团发布了我国首个石化企业的环境保护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更高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企业责任和承诺,体现了我国石化工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担当。

    一、可资借鉴的国内外石化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经验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利用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行生产制造的工业门类。从它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技术和环境因素始终相互交织与相互制约。一百多年来,石化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人们在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不断协调、不断平衡的过程。特别是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否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先进的石化工业发展,一体化、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园区”的建设理念得到广泛共识,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化工业园区,美国休斯敦化学工业园区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航道附近,面积约38平方英里,长达300英里海岸线。目前建有45座炼厂、37套乙烯装置,炼油能力3.9亿吨,乙烯生产能力2700万吨,分别占美国总量的44%和93%。今天,休斯敦化学工业区已成功建设成为集生产、科研、服务、物流、信息、市场于一体的“科技之园”、“生态之园”、“安全之园”。居民区和产业区保持适当的距离,既确保安全,又方便居民就业。化工园区与邻近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靠居民区一侧建有60余米的绿化带,既提高了安全效能又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按照区域内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建有综合保障管理中心,有效保障化工区开发、建设和生产的安全运行。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实现了真正的联盟与合作,成为相互联系的生命体系,变废为宝、节能减排,避免了经济发展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巨大消耗与破坏。

    裕廊化工园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裕廊岛,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有埃克森美孚、BP、壳牌、杜邦等66家国际大公司入驻,1万多名员工。集中了超过6000万吨的炼油能力,200万吨的乙烯和120万吨PX生产能力。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美元,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20%,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典型的石化聚集区。在发展模式方面,裕廊化工园区形成了“化工簇群”,即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与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投资成本。与此同时,园区建立了完善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监控安保体系,推行无污染科技,建立了健全的事故预防处置体系。对园区内废气、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回收。裕廊岛从开始规划时就注重安全环保,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沿裕廊河两岸规划有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使裕廊岛成为了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绿地葱郁、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与炼油、乙烯等项目构成的完整石油和化工产业链和谐共存。裕廊岛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上海化学工业区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一期占地29.4平方公里,化工区海岸线长达13公里。它的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于环境建设与污染防治,有力地支撑了“绿色”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区内现已建立了化工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化工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同时,在化工区建设了一个集公共安全、消防、医疗急救、防汛防台、市政抢险、环境保护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化工区综合保障响应中心,为化工区的环境安全构筑了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和保障的网络。

    二、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环境保护要求

    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国石化工业已进入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要求石化工业必须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安全生产、两化融合力度,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石化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石化规划的主要节能减排目标是: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8%、10%、10%,挥发性有机物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石化工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园区化发展,可以使园区内企业实现环境基础设施共享,形成设施配套的规模化效应,促使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得以有效落实。在园区建设上,贯彻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园区建设须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开展规划环评,确定适合当地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定位,提出园区规划建设的总体环保要求。未开展或未通过规划环评的园区,不得引入建设项目。

    二是将清洁生产作为解决石化工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确保清洁生产要求贯穿于生产和污染防治全过程。在调整石化工业结构的基础上,完善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石化工业清洁生产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推行石化工业清洁生产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加大对石化工业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污染物无害化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强度和推行力度,为石化工业清洁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从生产的全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是重点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及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基础工作。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废弃物和副产物回收再利用以及低品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

    四是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在项目前期分析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且进行跟踪监测。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对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国内外实践证明,石化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重视制度建设,落实防范措施,就可以走出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三、以更高的环保标准要求促进青岛石化工业升级发展

    搞好环境保护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先导、优化、倒逼和保障等综合作用,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由于历史原因,青岛市老城区工业布局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环境压力较大。随着蓝色战略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强化,迫切需要青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是加快石化产业布局调整和园区化聚集。最近,青岛市规划建设了37个工业集聚区来促进十条千亿级工业产业链的发展。从环保角度讲,石化项目进入园区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共享环境基础配套设施,同时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要求,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降低企业环境成本和污染物排放量。青岛石化工业的下一步升级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科学发展规律。

    二是积极促进石化产业链条式发展。在石化产业内部构建上下游完善的系统产业链,加强不同产业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在产业内自上而下的流动和在企业间的转移,可以有效提升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构建以产业协作消除污染物的循环型工业发展模式。在千万吨大炼油工程基础上新上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将每年自产的80万吨液化气、副产干气中含有的13万吨乙烷作为原料加以综合利用,实现炼化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现有环保基础设施的整合和充分发挥潜力,将把石化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是促进石化工业企业技术革新转型升级。老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转型升级,新上项目执行最严格的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同时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量“增一减二”,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改善环境质量。正在实施的海晶化工搬迁项目就是充分体现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范例。项目通过搬迁采用了更清洁的生产工艺,由先进的乙烯氧氯化法替代原来的电石法制碱工艺,可彻底消除粉尘、电石泥、汞触媒催化剂等污染因素,大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四是切实加强环境监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标准和环保要求将愈加严格。政府要加大对园区和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在园区完善各类监控设施,实现对企业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加强对环境空气中常规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的自动预警监测。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定期演练,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及时作出快捷响应和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