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塑料行业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废塑料如何处理?APP下单有人上门收

垃圾分类法已经实施,垃圾分类现状要多久才能赶上标准?普通市民需要多久才能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形成习惯?垃圾分类回收行业会因此产生什么变化?据悉,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将与企业合作,引进“回收哥”O2O互联网+平台,将来市民通过APP下单、估价,就会有专门人员上门回收废纸、废塑料、废电池、旧电器等。而南都记者走访了全市不同类型的社区,去年10月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盐田区,采用直接经费补贴的方式,帮助小区建立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系统;龙岗区也有奖励办法。而在罗湖区,垃圾分类还是幼儿教育的一门课程。

盐田区:直接补贴经费每千户10万元

垃圾减量分类,盐田区一直率先走在全市前列。去年10月份,盐田区全面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启动,这意味着盐田垃圾减量分类在全市率先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

垃圾分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此,盐田选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生活垃圾前端分类的启动点。对于家庭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则采取直接经费补贴的方式。比如各小区在业委会或80%业主同意下,向所在街道办申请创建示范小区。区政府制定的示范小区运营经费补贴标准为:对通过创建申请的小区按每1000户18万元的标准,对现有示范小区按每1000户10万元的标准,每增减100户相应调整6%至8%。此外,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奖励制度。

龙岗区:实行奖励办法最高每千户15万元

为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龙岗区城管部门实行奖励办法,标准为:合格奖励5万元/千户(以实际入住户数为准)、良好奖励10万元/千户、优秀奖励15万元/千户,每增加100户增加7%,每减少100户减少6%,费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从2015年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专项经费中核拨。

“垃圾分类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小到生活习惯、个人素质,需要社会各界来参与促进。”龙岗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区城管局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前不久出台了《龙岗区2015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性。根据方案,该区将对通过市、区城管部门及辖区街道办验收并达到区以奖代补标准的居民小区予以奖励。

罗湖区:垃圾分类教育将进入100多所幼儿园

罗湖推行“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罗湖区荔园小学北校区四(五)班去年开展公民素养教育课时,专门关注了垃圾分类的话题,并向市长许勤写信建议深圳加快垃圾分类的立法进程,获得许勤的批示。

罗湖区去年还在全市率先将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宣传延伸到幼儿园,委托罗溪社会服务社依托“居家学堂”开展垃圾减量分类主题教育。罗湖区的设想是,通过试点在专业指导下开发出一批示范性课件,将来在全区100多所幼儿园推广,同时在试点工作中发现和打造一批垃圾减量分类幼儿教育基地或课堂。

垃圾分类新技术

有害废物别往外扔等回收人员上门

此前调查中,有小区表示回收来的废旧电池拉到企业处理时还被收取几千元的处理费用。在深圳,对于废旧电池的回收主要由格林美公司负责。随着深圳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启动,该公司将与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合作,负责全市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

随着深圳垃圾分类的推行,格林美公司副总经理欧阳铭志认为未来深圳市的再生资源利用市场前景乐观。近日,该公司正在打造“互联网+分类回收”的城市废物分类回收体系,该系统未来也将适时在深圳推广。据悉,该平台可回收物品的范围包括废纸、废塑料、废旧电子电器等。系统上线两周后,累计微信关注量达3874,APP用户达3215人,注册量135人,累计完成单数311单。

“据了解,深圳目前直接或是间接从事回收工作的人员在10万人左右,未来该平台在深圳上线后,回收人员、新的创业者、环卫工人均可加盟,经过我们培训后统一着装发证上岗。”欧阳铭志介绍,回收哥将以合作的方式展开,市民通过APP下单估价后,将有回收哥上门接单收回公司,格林美将支付一定的服务费。

[NextPage]

小区经验

盐田沙头角山泉小区扔垃圾有积分高分有奖

为促进垃圾分类,盐田区还引入“互联网+”模式。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山泉小区是盐田沙头角一个老旧住宅区,有655户居民。由于租客居多且流动性较大,垃圾分类在这个小区试点起初并不被外界看好。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发现垃圾分类已成为不少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让居民乐意参与垃圾分类的,是一款名为垃圾分类智能机的设备。8月6日上午,在山泉小区10栋楼下,记者见到了这台设备。该设备由容器箱、智能体、宣传栏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容器箱分成“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个箱,还有垃圾量传感器。因为是全封闭的,站在垃圾分类智能机旁,记者没闻到半点异味。智能体则由称重仪、计算机数据处理终端、显示屏、扫描仪、音频、视频等部分组成。

操作是否麻烦?记者也亲自体验一把。首先,用手机关注该小区垃圾分管运营方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城市管家”或下载APP,填写姓名、手机号、小区号、楼栋号等基础信息,建立个人手机账号后即可免费领取专用垃圾袋,投放垃圾时,在垃圾分类智能机上扫描专用垃圾袋上条码即完成投放、称重和登记,信息实时反馈至投诉人手机和管理方大数据平台。

“为方便孩子投放垃圾,我们的智能机高度只有1.05米。”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先生称,公司制定居民垃圾分类奖励措施,每分类投放一次垃圾,投放人就可获得100分的积分,每月对积分进行排名,并发放奖品以示鼓励。“试运行两月,小区居民参与率已达到70%。”夏先生表示,该设备已经申请了三项专利,接下来将复制到盐田的17个小区。分类智能机旁配有洗手池,投放垃圾后,居民可随即洗手。

罗湖区桂苑城市花园垃圾扔错桶赶紧捡出来重新放

早在去年年初,罗湖区桂苑城市花园试行垃圾分类,居民每天集中在早上7点30分至8点30分、晚上7点30分至8点30分,这两个时段统一投放,分类指导员参与指导,而保洁员则在投放后分两次集中分类处理,每天会有车及时将垃圾清运。执行一年多后,小区居民也在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分类指导员参与指导的同时,也会对居民的分类情况进行监督,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自己慢慢形成在家里分类的习惯。”居民王女士介绍,她家有两个垃圾桶,有一次,她吃完苹果,顺手将苹果核扔进垃圾桶,然后突然反应过来扔错地方了,又赶紧捡出来,跑到厨房扔进厨余垃圾桶。

“刚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点投放垃圾,居民都是经过一段时间才适应。”小区物业管理处介绍,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也要多想办法。

坪山新区万科金域东郡分类指导员指导宣传

坪山新区万科金域东郡是该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早在2013年,该小区在每栋楼门口处便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早期实行垃圾分类时,该区城管局还安排了义工在回收点旁边做指导,也开展过入户宣传,并向每户业主赠送一个小垃圾桶,让业主在家里进行分类。

据物管人员介绍,经过长时间的宣传,该小区800多户居民,有超过70%居民会主动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业主朱先生表示,最开始会感觉很麻烦,“以前都是一袋垃圾全扔进去,现在会分开。”

做到垃圾储运分类才形成完整链条

在深圳市绿典环保中心负责人李东德看来,整个垃圾分类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之前有些有识之士进行垃圾分类,但分完之后没有相应的储存运输渠道还是混在一起,后端的储存运输也要分类才行。”李东德表示,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居民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希望通过变废为宝寓教于乐,把生活中的一些废品变成有利用价值的东西,让居民觉得垃圾分类和生活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