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注塑机国际贸易在去年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注塑机的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出口总值将近10亿美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中国注塑机出口首超进口

         中国的注塑机国际贸易在去年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注塑机的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出口总值将近10亿美元。

    行业管理者和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认为这一转折要归功于两大原因:其一,中国塑机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其二,国外机械生产商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建造生产厂,更好地打开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同时也进行出口。

中国注塑机出口首超进口

中国注塑机出口首超进口

    中国在2012年的塑机出口额达9亿美元,进口额为8.1亿美元。2011年中国的注塑机出口额为8.24亿美元,进口额为8.42亿美元。

    与2010年相比,差异更是更大,塑料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的中国注塑机出口额为6.24亿美元,进口额为9.26亿美元。

    这些数据最初是由塑机生产巨头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塑料新闻》分享的,不过位于北京的塑料机械工业协会随后给出了略有差异的数字。

    海天国际执行董事荷尔玛佛朗兹[Helmar Franz]在香港召开的海天年会上接受本刊采访时说:"2012年是个转折点。亚洲的一些企业,比如台湾、日本企业,继续把其[塑料设备]生产厂迁往大陆"。

    位于广东佛山的塑机生产商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涛表示,出口之所以攀升,是因为中国企业在技术、质量、客户响应时间和品牌知名度上都在不断取得进步。

    他在发给美国的声明中说:"我们认为这一局面将持续5-10年。"

    推动中国供应链

    海天的佛朗兹对本刊表示,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塑机设备,有助于完善中国本国的注塑机供应链。他特别提到了日本机械生产商带来的影响,日企在近五年里对华的投资大大增加。

    他说:"日本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有助于完善我们的供应商。我们都购买同样的电机和主轴及零部件。如果日本企业在日本生产,我们就无法获得高品质的零部件了。"

    他说:"日本企业选择在中国生产是个好消息。"

    佛朗兹说,出口增长中的一些机器,比如销往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机器,并非是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而是过去在日本生产并出口、而现在转移到中国来生产的日本品牌塑机。

    他说:"他们过去把日本产的塑机出口到印度尼西亚,但现在这些机器都在上海生产,就变成了中国出口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日本生产企业现在已开始在泰国新建塑料设备生产厂。目前尚不清楚这将对今后几年中国的出口数字产生何种影响。

    不过,海天集团认为,塑料机械工业系会近几年的数据表明,中国产塑料设备在本国市场上所占比例更大,在2012年约为493亿元人民币(79.2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历史最高纪录下滑了约3.5%。

    这些数字包括所有塑料机械,不仅限于注塑机。

    在2012年,中国产塑料设备,包括外资企业在华工厂所生产的设备,占到本国市场的73%,比2008年的49%有了大幅攀升。

    佛朗兹说,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所致,由于不景气,在中国的企业对便宜机器非常渴求,愿意尝试过去从未考虑过的本地产设备。

    在2008年,外国产设备在中国塑料机械市场销售额348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中占到51%,但自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每年都不到50%。

    佛朗兹说道,塑料机械工业协会力争把中国塑料机械的本地产比例提升至80%,不过该协会的官员称,尚没有针对这目标订立确切的时间期限。

    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中国产设备所占百分比显然将继续攀升,但很难说要花多少时间才会从73%增至80%。"

    在所有类型的塑料设备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中国产机械最大和第二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去年对泰国的塑料设备出口额为1.37亿美元,对印尼出口额为1.23亿美元。相比之下,2009年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额分别为3900万美元和3600万美元。

    接下来最大的出口市场分别是巴西、土耳其、越南和俄罗斯,2012年对巴西和土耳其的出口额有所下滑。俄罗斯首次上升至第六位,出口额为7700万美元。

    海天说,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数据也表明了中国作为塑料橡胶机械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在日益凸显。

    根据海天集团在年报中援引的德国贸易团体VDMA的数据,2011年中国产塑料橡胶机械展全球市场的比例为30.5%,成为此类设备最大的制造国,排名第二的是德国,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为22%。

    相比之下,2007年德国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为24.7%。而中国排名第二,占比为15.9%。

    但综合其他其他一些数据来看,这不一定就代表中国企业已经赶超了德国。这段时间里,有多家德国生产商在中国建新厂或扩建工厂。而在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在中国生产的德国品牌机器被计入中国机器,而非德国机器。